糖尿病黃斑水腫的症狀主要有視力模糊,中央視力範圍出現暗點等。糖尿病黃斑水腫在發病的早期症狀多不明顯,而當發展到中晚期開始出現視力下降時,容易與其他眼疾例如白內障的症狀相混淆,因此不易被察覺以致延誤診治。
糖尿病黃斑水腫常見的三大誤解
糖尿病黃斑水腫可對視功能造成嚴重影響,應儘早發現以便適時治療。但很多病人對這個眼疾的瞭解其實並不多,因此常常容易出現一些誤解的情況:
誤解一、剛確診的糖尿病,暫不會出現黃斑水腫,故不用立即作檢查。
正解:不少二型糖尿病患者確診時,病情已潛伏一段時間;因此一旦發現糖尿病,便應盡早作眼睛的全面檢查,來確定是否有"糖尿上眼"。30歲以下的糖尿病患者,應該在發現糖尿病後五年內,找眼科醫生做詳細眼睛檢查;30歲以上的患者,則應在發現患病後儘早接受眼睛檢查。
誤解二、認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黃斑水腫的病人不能接受白內障手術,因為手術會令眼底病情惡化。
正解: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黃斑水腫的病人如果患有白內障也會影響視力,他們是可以接受白內障手術的。可以在進行白內障手術的同時進行眼內注射抗血管生長因子或類固醇藥物來幫助抑制眼底病變。
誤解三、當糖尿病黃斑水腫出現病徵如眼矇時,不少患者會認為是白內障問題
正解:患有糖尿病的病人白內障的出現時間可以提早十年,但糖尿病對眼睛的影響並不只有白內障。因此一旦出現任何徴狀,如視物模糊、視力下降及視物變形時,應立刻找眼科專科醫生作全面眼睛檢查並及早接受合適的治療。
糖尿病黃斑水腫的檢查和治療
糖尿病黃斑水腫的檢查主要有三種方法:眼底檢查、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圖1)和螢光造影檢查(圖2)。其中眼底檢查主要是由眼科專科醫生使用專用的眼底鏡頭來對病人的眼底進行檢查,包括檢查黃斑區及視網膜是否有出血、脫落或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黃斑水腫等。光學相干斷層掃描主要用於量度黃斑水腫的厚度,隨著影像技術的發展,OCT在黃斑水腫的診斷中正被越來越多的使用。螢光造影檢查的目的是確認視網膜是否存在缺氧的情況,而相對地,螢光造影的使用率正在逐漸下降。
而對於黃斑水腫的治療,目前尚未有徹底根治的方法,現有的治療主要是控制病情和減低失明的風險。治療的方法主要有傳統的激光光凝(GridLaserPhotocoagulation)和眼內注射藥物(包括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和類固醇藥物)。激光治療是直接將激光打在滲漏的區域上,目標是阻止繼續滲漏並加速身體吸收已滲出的水份,但激光有機會引起視網膜神經組織的損傷。而眼内注射藥物是糖尿病黄斑水腫的針對性治療,透過直接於患者的眼球注入藥物,於黃斑區血管滲漏的位置直接發揮作用。多方醫學報告顯示,這種方法治療糖尿病黃斑水腫療效良好,超過六成病人可獲得明顯的視力改善(圖3)。這種方法現在正在廣泛地應用於糖尿病黃斑水腫的治療,而長期的藥物效果觀察尚在觀察中。另外,兩種方法相結合,更有助於鞏固療效及提升患者視力。
結語
最重要關鍵:及早診斷接受治療,切勿諱疾忌醫!糖尿病患者不論患病年期長短,應每年作詳細的眼科檢查,至於糖尿眼底病變患者則應作更頻密的檢查。一旦出現視力模糊等徵狀時,應立刻求醫確定是否患上黃斑水腫並及早接受合適的治療。而即使患上黃斑水腫,病人在接受適當的治療後視力多數可以得到改善並且如常生活工作。
歡迎加入:https://www.facebook.com/dennislameyecenter/ 林順潮眼科中心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