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GF與角膜新生血管
角膜是眼球重要的屈光介質之一,正常情況下是沒有血管組織的。但在較嚴重的炎症刺激下,毛細血管從角膜緣侵入角膜而形成角膜新生血管,從而嚴重影響視力。角膜新生血管還是角膜移植術後發生免疫排斥反應的高危因素。目前已有很多採用anti-VEGF藥物治療角膜新生血管的基礎研究和臨床研究,取得了很好的療效。少數角膜新生血管可能繼發脂肪沉積於角膜,稱之為脂肪性角膜病變(圖一),此種角膜病會嚴重影響眼睛的美觀以及視力,近來亦有採用結膜下註射anti-VEGF藥物改善脂肪性角膜病變的病例報道。結膜下注射anti-VEGF藥物治療角膜新生血管的常用劑量為1.25mg-5mg,一般注射3次為一個療程。
VEGF與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一種很嚴重的續發性青光眼。主要病因就是眼睛前房角或虹膜長滿了新生血管纖維組織(圖二)。造成這種新生血管形成的先決條件是視網膜的缺血,如視網膜中央靜脈阻塞,增生性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病程通常會迅速惡化,一般的藥物治療常常無法緩解。使用anti-VEGF藥物作眼前房的註射,是目前新進的治療趨勢。眼內註射anti-VEGF可減少房水中VEGF水準和繼發與眼壓升高導致的房角損害。有報告表明玻璃體註射anti-VEGF藥物未能降低角膜虹膜粘連引發的眼壓升高,因此一般採用治療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會註射於眼前房內。推薦劑量按疾病嚴重程度為1mg-2.5mg,一般注射1-2次為一個療程。
VEGF與黃斑水腫
VEGF在體內過度作用,是造成黃斑部病變惡化的共同致病因素。在老年性黃斑部病變以及近視性黃斑部病變,它會導致新生血管的生長與滲漏;除此以外,它也是造成糖尿病,視網膜血管阻塞性網膜病變以及白內障術後黃斑水腫的重要原因。糖尿病黃斑水腫是導致糖尿病患者視功能損傷的主要原因之一,患有糖尿病的時間越久,黃斑水腫的機會越高。此外,高血壓、高血脂、高膽固醇等亦會增加視網膜病變甚至惡化為黃斑水腫的風險。以往較多使用眼內註射類固醇治療此類黃斑水腫,但有可能出現白內障催化,青光眼等情況,甚至降低眼睛的抵抗力,增加了眼內感染的風險。眼科界近年來致力應用anti-VEGF藥物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黃斑水腫,則基本不會出現上述副作用,並且取得了良好的臨床療效玻璃體腔內注射anti-VEGF藥物常用劑量為1.25mg-2.5mg,一般注射3次或以上,依據實際病情決定。
結語:抗血管內皮生長因數的治療作為一種特異性和靶向性強的治療手段,不僅僅為濕性老年黃斑部病變的患者帶來福音,也為其他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及其它原因引致的黃斑水腫的治療提供了一條新途徑。未來以期待可研製出可延長藥物作用時間的anti-VEGF藥物。
歡迎加入:https://www.facebook.com/dennislameyecenter/ 林順潮眼科中心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