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視力發育的過程中,眼睛與視覺中樞需要接受適度的光線與視覺刺激,才能發育完整。當光線投射入眼睛後,經過角膜、前房水、晶體、玻璃體等屈光介質,最終聚焦在視網膜上形成清晰的影像,再經過視神經的傳導,至腦部視覺中樞。在這一段發育時期,如果光線進入眼球並在視網膜上聚焦的過程受到干擾,即會影響對大腦正常的視覺刺激,形成視力發育的障礙,即造成弱視。
弱視產生的常見原因
弱視產生的原因一般認為是是由於兒童在成長期間,大腦的視覺中樞未能正常發育,在長期沒有接受到足夠刺激的情況下,大腦最終放棄了該部份的視力功能,結果令視力較差,形成弱視。弱視某種程度上是源自大腦發育的停滯,但若在大腦視覺中樞發育期過後(約9-12 歲)才發現患有弱視,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要復原便十分困難。造成弱視的常見原因如下(圖二):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h_k8lD91A6RsIZjlShH3dc6znUT7rCi1JPWIRjqNSe7-nIK2bLUpIrr4UEJJWhsk8GeVEdLCXVghzuATphLTfLums4yZpY84xywrENFhYSELsV04VT1i99qm476qqC1DPeUHElE7fYlYc/s320/1%25E5%259B%25BE1.jpg)
1. 屈光性弱視 (Refractive Amblyopia):通常是兩眼都有高度遠視、近視或散光,看東西都朦朦的,會造成視網膜的影像模糊,大腦沒有收到清晰的訊息,影響了視覺的發育。患有遠視的病童較近視更容易形成弱視,原因在於孩童時期的近距離活動偏多,即便是中度近視,只要將物體拿近些就可在視網膜上映出清晰影像,然而遠視者在看遠時眼睛須作調節方能看清楚,看近時更須做大輻度的調節。
2. 斜視性弱視 (Strabismus Amblyopia):兩個眼球肌肉不能協調運作,造成兩眼視線不平行,或看東西時,兩眼的視線無法同時落在要看的目標上。初始,看東西時會產生複視及視覺混淆,大腦會自發地抑制斜視眼的視覺發育,以減輕視覺干擾。斜視眼的視覺發育被抑制,即導致弱視。
3. 屈光不等視性弱視Anisometropic Amblyopia (鴛鴦眼:兩眼屈光度數相差太大): 兩眼的度數差異很大,外界景物在兩眼所成像的大小不等,屈光度較高的一眼成像大而模糊,引起二眼融合反射刺激不足,導致大腦只能抑制屈光度數較大眼睛的物象,日久遂發生弱視。
4. 形覺剝奪性弱視 (Sensory Deprivation):眼球屈光介質混濁或者不透明,如在嬰幼兒時期,由於先天性白內障、角膜白斑、上瞼下垂遮蓋瞳孔,視網膜玻璃體病變等使光刺激不能正常進入眼內,剝奪了該眼視網膜接受正常光刺激,使得處於發育階段的大腦視覺中樞刺激不足,造成發育不良或停滯而產生弱視。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hsf7v4ViqULKcbq_cYhz4NztYdbX6JOnWGnJZ3lf9mNcp2vHizYu7Q-mXPoPIhd9t9H5fs8X1uHGeGkv8a3vlZX3VtonhI-Oi466xWLlIq6OY8moXyVsWZmFsBk8XrDqYRPpi-cNARvtk/s320/1%25E5%259B%25BE2.gif)
弱視之治療
治療弱視之前,首先應接受全面詳細的兒童眼科檢查,以確定是屬於那一類型的弱視,針對病因作有效治療。???
針對屈光不正(高度遠視、高度近視和高度散光)造成的弱視,可以采用配戴眼鏡矯正病童的屈光不正情況。配戴眼鏡調整焦距之後,視物清楚,視力便可提高。若是因斜視或兩眼不等視造成的弱視,通常是單眼弱視。治療的方法是先依屈光需要佩戴度數合適的眼鏡調整焦距之後,將視力好的一眼遮蓋,強迫使用弱視的眼睛去看,即“鋤強扶弱法”,以刺激視力較差的眼睛視神經發育。有些病童因对”遮眼”的治疗方法抵触,也可考慮將健康眼利用藥物或鏡片使之視力不清,增加視力較差的眼睛的使用,進而促進其視力提高。針對剝奪性弱視,則必須先去除造成視覺剝奪之原因。例如先天性的白內障或眼瞼下垂引起的弱視,必須先以手術的方法摘除白內障或矯正眼瞼下垂,使光線能正確地聚焦在網膜上,刺激視力的發育。
弱視治療之最新進展-針灸輔助治療弱視
採用傳統的「遮眼法」,視力好的眼睛被遮擋,日常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由於病童需要佩戴“海盜眼罩”,常常遭到同伴的取笑而不願意配合治療,繼而影響了治療的效果。2006至2009年期間,中文大學眼科及視學科學學系及中文大學汕頭國際眼科中心聯合進行了兩項臨床研究, 為171名弱視兒童提供針灸作為輔助治療弱视的方法;研究將病人分成兩組,一組3至6歲,另一組7至12歲,分別以針灸作為輔助治療或另類弱視療法。結果顯示:
對3-6歲組,針灸作為輔助弱視治療能提升整體治療效果︰
(1) 針灸使患者視力比無針灸患者額外增加1行,即~17%的額外視力提升空間;
(2) 針灸使治癒率從單純戴鏡的14.6%提升至戴鏡加針灸的57.5%;
(3) 療效能持續,經久而未見弱視反彈。
對7-12歲組,針灸治療較遮眼效果為佳︰
(1) 針灸使視力較遮眼有多6%的提升空間;
(2) 針灸使治癒率從戴鏡加遮眼的30%提升至戴鏡加針灸的42.1%。
此研究先後發表於兩份國際眼科醫學雜誌 。
除此之外,國際上亦有人提議使用Levodopa藥物 (用以治療柏金遜症,副作用較多)、知覺學習 (Perceptual Learning)、重複進行透顱磁刺激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以及虛擬實境電腦遊戲視覺訓練 (Visual Training through Virtual Reality Computer Games)等以醫治弱視,但其成效仍有待進一步研究。
結語
兒童弱視治療的關鍵在於盡早發現並給予及時正確的治療。一般建議足 3 歲時做一次視力保健檢查,入幼稚園後,每半至一年要找眼科專科醫生或驗光師做視力檢查。如果發現有任何的眼睛異常,更應立即求診。早期診斷與正確的治療是弱視治療成功的重要因素。對12歲以下的兒童而言,以針灸輔助治療弱視,患者的視力恢復得更快,同時亦有可能免去遮眼的尷尬及麻煩。「儘早診斷,儘早治療」,方能避免給孩子造成終身遺憾。
歡迎加入:https://www.facebook.com/dennislameyecenter/ 林順潮眼科中心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